道德经与领导力(深度好文)终于有人讲透了!

首先讲《道德经》到底是怎么来的。我有一个观点,就是我们不要神化老子,我们中国人特别喜欢神化一个人,这个人出了名,有了成就以后,我们就开始神化了。比如他出生的头一天晚上,什么金光照耀他们家的房子,他妈妈梦到了一个云彩怎么来到他们家等等,这种故事太多了,历代文献翻开多如牛毛。老子的传说也很多,说老子的妈妈怀孕很久好多年都不生,一生下来是个老头,不是婴儿,长着白胡子,所以生下来管他叫老子。这就不能这么说了,老子的“子”只是对尊敬的人的称谓,我们管老聃叫老子。各种说法都有,但是我们不能神化这个人。

实际老子并不是完全的《道德经》的写作者,我认为只能说他是编纂者、编辑者。《道德经》的源头应该是上古时代,国家君主在治理国家过程中,总结出的领导者法则。当时这些领导者,比如上古时代尧舜禹、夏商周时代,这些领导者总结出一些法则来了,这些法则总结出来以后,要教育孩子,将来孩子要管理国家的,未来接班人要管理国家,怎么办呢?他们就把这些整理出来,刻在太庙里面金人背后,这个内容叫《金人铭》。

当时在好多器具上都有这些铭文,比如宝剑上有剑铭,鼎上有鼎铭,有一些记录什么事的,有一些是格言。这个《金人铭》据说是在太庙里面那个金人背后,金属的人背后刻的铭文。这个内容据说孔子也见过。《金人铭》里边的内容今天我们能看到一点儿,不多,看到的内容跟《道德经》一比较好多地方非常相似,甚至有些话也一样。

比如说,《金人铭》说,“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那么老子《道德经》里面怎么讲呢?老子就说,“人之所教,我亦教之”,人们这么教育孩子、教育后代,教育管理者的,我也这么教育,怎么说呢?“强梁者不得其死”,大家看,“强梁者不得其死”这句话跟《金人铭》里是一致的。

再比如,《金人铭》里说:“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什么意思?江河为什么能统帅百谷呢?因为江河它低下。那么老子怎么讲呢?“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大家看这两个句子实际是很一致的,说明什么呢?说明老子当年他是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他见到了这些国家重要的文献,他因为看到当时时代乱了,领导者没有这些美好的品德,互相争夺利益,发起各种战争,所以老子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了,希望后世的领导者学习,所以《道德经》里讲的都是上古时代的领导者法则,这些内容,我觉得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公司的领导一定要学,这是最基本的品德修养,最基本的一些领导者的规律、法则,学了以后对管理大有好处。

我们后世把《道德经》每一个流派或者各个领域的人,把《道德经》引用以后会为我所用,比如说道家用来修炼,有练气功的,有人说这个《道德经》讲的全是运气的事,各种人有各种人的讲法,但是实际上我们要知道,老子《道德经》最早写的时候并不是给大家修炼用的,而是告诉一个国家领导者,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应该有什么样的品性,如何修炼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好的领导,它讲的是领导者法则。

《道德经》里的两个“道”

《道德经》里面有两个“道”,大家问了,《道德经》里面不就一个“道”吗?不对的,《道德经》讲了两个“道”,这两个“道”如果您搞混了,坏了,您就搞不懂什么是“道”了,为什么呢?

比如,很多人一说“道”玄妙啊,虚无缥缈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好像说的“道”非常神秘,其实老子并没有把“道”讲的那么神秘,为什么呢?把两个“道”混在一起,就会进入这种状况,搞不清老子讲的“道”到底是什么。这是很多学者在讲《道德经》的时候犯的一个错误,把这两个“道”有意无意地给搞混了。

实际上老子是讲了两个“道”,哪两个“道”呢?一个是“天之道”,一个是“圣人之道”,这两个“道”有联系,但是不一样,要分开讲。老子在《道德经》里面会隔一段讲一次“天之道”,隔一段讲一次“天之道”,他这种分布、布局是有道理的,提示我们要不断想到“天之道”,那么,效仿“天之道”去做“圣人之道”是《道德经》要做的事,所以“天之道”非常关键。

那么“天之道”是什么呢?

上一篇:干货!这33种领导者最擅长激励人心
下一篇:一个小老板要成长为一个企业家,最为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四点:

白手创业致富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