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曾国藩学习拙式领导力

在虚浮、圆滑、取巧、推诿成为社会普遍心态的清朝晚期,曾国藩大胆地提出“天道忌巧”的命题。他高呼“去伪而崇拙”,这个“拙诚”的工夫是曾国藩领导力的核心,也是他一生得力之处。

向曾国藩学习拙式领导力

理念: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许多人心目中的曾国藩是权谋家的代表,这是对他的误解。曾国藩的领导艺术虽不无权谋因素,但其核心却是“忠义血性”的儒家理念。曾国藩生于雍、乾后,举国风气的败坏,几乎达到了顶点。而在曾国藩看来,最可怕的不是太平军的造反,而是统治阶级本身的人心陷溺、人欲横流。军事的失败只是一种表象,它的背后是价值体系的崩溃。大清王朝要想走出这场空前的危机,必须解决人心的问题。因此,曾国藩与罗泽南等人,宣讲举世都不宣讲的儒家学说,以传承圣人的价值体系为己任,最终排除千难万险,成就了“以转移社会风气来造就一代之人次”的功业。

用人:尚朴实,耐劳苦任何理念最终都需要认同理念的人去实现。如果说在理念上曾国藩高扬的是“血性忠义”,那么在人才的选拔上,他选择的则是能够切实认同这种理念并加以践行的“朴拙之人”。曾国藩从最根本的选人环节入手,提出军官一定要选“质直而晓军事之君子”,兵勇则一定要选“朴实而有土气之农夫”。选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一个组织会养成什么样的作风。湘军靠什么打胜仗?靠什么持续地打胜仗?就是这种“尚朴实,耐劳苦”的作风。而湘军之所以能形成这样的作风,关键就是湘军选募时坚持选用朴拙之人。曾国藩的用人,从表面看来迂阔笨拙,其实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治事:大处着眼,小处下手管理最忌讳的就是全无实际而空谈误事。曾国藩从一开始就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强调“军事是极质之事”,来不得半点虚浮的东西。他厌恶听到高谈阔论,只喜欢平实之言、平实之行。曾国藩的管理风格亦是以“勤、实”二字为核心。他认为,带兵一定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步步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日积月累,见到成效。

作战:扎硬寨,打死仗曾国藩用兵,很少有出奇制胜的战例,他有自知之明,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不低估对手的智商,由此发展出了一套“扎硬寨,打死仗”的笨工夫,稳慎徐图,稳扎稳打,反而一步步地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占尽了上风。

组织文化:还我真面,复我固有曾国藩说过:“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在曾国藩的身体力行之下,湘军形成了一种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组织文化。这种坦诚相待的“湘军精神”,也是湘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来源。

心性: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任何一种理念的践行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挫折与障碍。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充满了挫折与逆境,但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以“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的意志力量坚持到了最后。

曾国藩说:“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取巧只是小聪明,只会得利于一时;拙诚才是大智慧,方可奠基于长远。正如梁启超评价的那样,曾国藩并没有超群绝伦的才华,在当时的著名人物中,他被认为是最迟钝愚拙的一位。他的一生,也一直在逆境之中,然而他立德、立功、立言,达到了古人所说的三不朽的境界,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一生得力的地方,就在于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尽百千险阻而不屈服,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上一篇:管理你最重要的员工:你自己
下一篇:如何培养年轻人的领导力?

白手创业致富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