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的惠普为何留不住人才

人性化管理的惠普为何留不住人才

曾经有一本书叫《笑着离开惠普》,是前几年大量公司建设企业文化的宝典。这本书讲到惠普的企业文化有多好,如何构建这种有效人性化管理的企业文化,形成核心竞争力。其实我想说的是,现在看来这本书基本上就是个笑话。一方面是,有如此良好人性化管理战略企业文化的惠普,现在是每况愈下,虽然在销售收入上还能保持硅谷地区第一的位置,但是盈利性逐年下降,危机凸显。好的企业文化,没有挽救惠普,也必然挽救不了惠普。而另外一方面是,面对每况愈下的惠普,那些曾经歌颂惠普企业文化的人却选择离开了。如此之好的人性化管理的企业文化,为什么最终不能在企业出现危机时留住那些人呢?

曾经的惠普,午饭后有水果,还是进口的,吃不完还可以打包带着;一天工作五六个小时,每年带薪休假,每年两次体检;还有公司提倡的“工作与生活两不误”的理念,不给员工施加太大压力的理念,以及让高管花80% 时间用在帮助员工解决问题之上,等等,都使得曾经的惠普员工无比傲娇。

曾经的屌丝都成了小资,每天来公司不是干活,而是享受环境,喝茶谈情。越是优越的环境,越是催生出大量的小资。人的骨子里都是有惰性的,越坐越懒,越睡越瘫,这是本性使然,必然的事情,这对于公司而言,是好事情吗?!

随着惠普这几年业务的萎缩,建立在福利之上的企业文化,很快也就失去了,抱怨声不断增多,工作强度也不断增加。最终那些歌颂惠普文化的人,基本上都走了,而且是当初福利给的越好,走的人越快。如同希腊的经济危机,长期享受免费的希腊人民,仅仅因为是实行了课本收费,就觉得自己的奶酪被动了,罢工游行,每天抗议。某个意义上看,员工跟企业之间其实必然是博弈关系,寻求的是合理的边界点,而不是一味地以某一方面为核心。以人为本是有前提的。

笑着离开惠普,很大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一个企业文化的反例。确切地说,一个经营主体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确保持续盈利,这个是对员工最大的福利,其次才是尽可能创造好的环境让员工成长,而不是让员工蜕化。一个自身无法实现盈利的公司,是建设不了好的文化的,而即使最好的企业文化,其实也是无法确保公司盈利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很难成为公司的核心战略。

我曾经主导过一个公司的改革,首先就是砍掉公司的食堂,把近千号人的食堂给砍了。因为这个本来是公司为员工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而建造的食堂,最后却成了公司的负担。每天有人抱怨公司的伙食不好,更加离谱的是,有人在留言本上抱怨,食堂阿姨在给他们打饭的时候不笑,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工作的心情。通过诸如此类的事情,你会发现,当你为员工做得越多,换来的未必一定是员工的感激,而可能是更多的要求。

而且现实中也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福利作为普遍的待遇,其负面作用是挤占了好员工的资源补贴给了差的员工,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曾经在食堂观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个食堂是免费的(别太惊讶,硅谷里公司的食堂都是免费的),而且一天提供四顿饭,早、中、晚、夜宵。总有很多员工喜欢带人来吃饭,老婆小孩都带来,有些单身的则是一日四餐都在食堂吃,即使不上班也是如此。往往来吃饭的员工,很多都是喜欢占小便宜且绩效不高的员工,两者相关性很大;而那些努力工作、责任心极强的员工经常忙碌得没有吃饭的时间,只能叫别人代为打饭。

实际上导致的结果就是好员工没有奖励,反倒被差的员工给挤占了有限资源。其他福利层面上也有很多类似的,譬如每年公司组织旅游,都可以带家属,但是往往发现越是对公司贡献一般的员工,越喜欢带上家属,而一些工作勤奋的员工则因为工作忙碌,反倒无法参加集体旅游。如此种种,最后就导致公司形成了一种不公平的激励机制,使得人们越来越喜欢蹭便宜,而不是做事情。

在互联网企业里,这种趋势其实是更浓厚的,人性化管理的背后其实是极强的绩效约束。马云有个演讲说,要快乐的工作,不要考核,不要KPI。事实上,阿里的绩效可能比谁都残酷吧。来往推出的时候,还不是要求每个人都拓展一百个客户,不然就不发年终奖。互联网的绩效考核永远是围绕着公司盈利而进行的,员工关爱和人性化管理,可能在传统企业里是对的,但是个人感觉在没有未来长期战略的互联网企业,可能会很少。互联网企业日趋呈现的是更赤裸裸的价值交换色彩。

上一篇:企业如何在世界杯期间管理员工?
下一篇:6种老板的行为让员工不爽

白手创业致富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