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贫念贤妻,国乱思良将。
对企业来说亦是如此,尤其是企业陷入困境中,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时候,老板往往寄希望找来一个强人,能够力挽狂澜于既倒。像刘备得了诸葛亮那样,如鱼得水,才开始看到鼎足三分的希望。然而,诸葛亮要从容的施展所学也不是那么容易,首先他没有漂亮的履历,除了读书耕地,看不出以往的工作成绩,虽然说得头头是道,干起来效果怎么样,刘备心里也没底。关张兄弟更是怀着看笑话的心态冷眼傍观。等到曹操来攻,检验孔明本事的时候,刘备真不含糊,给了孔明尚方宝剑,连自己都听孔明的调度。关张等心里虽不服,也不敢违抗命令,结果,博望坡一把火让刘备心里踏实了,关、张也服了。诸葛亮这才算站稳了脚跟。历史上像刘备和诸葛亮君臣相知这么深的寥寥无几。
实践证明,经理人能够玩转的不多,原因何在。
对于经理人,基本上跟老板会有一个蜜月期,相互都抱着较大的期望,等过了蜜月期,一旦老板的信任和支持减少,他便很难施展。唐朝有个著名的奇袭的战役:李愬雪夜袭蔡州。如果没有唐宪宗的耐心和支持,李愬恐怕也难以成功。李愬接手时,唐朝军队屡战屡败,士气低落,厌战情绪很高,李愬放出口风说自己是个胆怯的人,只想治理好唐州,不会去攻打吴元济的军队,以此来稳定军心。然后徐徐培养士气,总结经验,训练军队,等到军心可用了,打一些小仗来树立将士的信心。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致工作的漫长过程。多数情形下,老板和空降兵的耐性都没有那么持久,到来就希望烧三把火,一炮打响。可是火往往没烧对对方,该烧的没烧到,不该烧的又烧到了。弄得人心惶惶不少,威信一下子就烧没了,再烧就不灵了。
经理人没有根基,虽然有来自老板的授权,表现上可以发号施令,可是公司元老勋旧不买账,号令便下不去,或下去了也变了味。这就要看老板是不是一个强悍的老板,前秦的苻坚支持一介书生王猛施政,把那些对王猛做事设置障碍的勋旧一一清除掉,让所有的羌族权贵才屏声敛气,王猛的改革才得以大刀阔斧的进行,前秦很快就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经理人改革必然触及到元老勋旧利益,打破既定的利益格局,必然遭到他们的猛烈反击,汉景帝时晁错为刘家的江山社稷着想,提出削藩之策,等到吴王起兵之后,晁错的政敌袁盎对汉景帝说,吴王起兵完全是因为晁错,杀了晁错吴王就会罢兵了,汉景帝便把晁错腰斩了,他认为能让吴王罢兵舍弃晁错这颗棋子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宋仁宗的庆历新政,搞了一年四个月就夭折了,主政的范仲淹即到重贬。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触及了整个官僚阶层的利益,反对之势汹汹而来。而仁宗不是一个性格强悍的皇帝,顶不住压力,便中途而废,空余一个富国强兵的梦想。到宋神宗时,皇帝是一个性格强悍的皇帝,能够为王安石扫清障碍,实施了几年,效果还没有来得及显现,弊病还没来得及调整,神宗驾崩了,变法的强力后盾没了,新法立刻被废除了,王安石即遭贬黜。比起王安石来,商鞅、吴起的结局就悲惨的多了,因为他们的变法,国富民强,可是那些私利受损贵族并不因此感激他们,相反对他们恨之入骨,一旦强大的庇护没有了,残酷的报复便随之而来。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换了一个领导,就意味着权力格局的调整。新领导希望自己的意图能够贯彻,就需要建立自己的一套班底,很容易去清洗原来执行层面的人,由此不可避免地带来巨大的震荡。而一些投机者则应运而出,强方百计去迎合新领导,他们执行的时候往往夹带私货。王安石变法便是如此,宋朝后面的士大夫评价他都说他错用了小人。
三国里写诸葛亮过江东舌战群儒说,在面对张昭的责难,指出刘备得了他之后混的反不如之前。诸葛亮回击中有一段用治病来比喻的话: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经理人倘若不顾这个企业‘病势尫羸’,一味的下猛药,这个病号便受不了。
像北朝的前秦,王猛改革前,还算健壮,改革后,高歌猛进,占了很多地盘,降服了不容的部族势力。可是吃进来了,没有消化。王猛临死时,警告苻坚警惕这个问题,可是苻坚着急一统天下,执意去征江东,以八十万对八万,结果肥水大败,两年后国破身灭。
白手创业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