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端的互联网创业:巨头之下,寸草不生?

消费端的互联网创业:巨头之下,寸草不生?


这是反叛者的至暗时刻。——《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

2008年7月10日,正好是10年前的这个月,苹果首次推出App Store,开启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与初创公司颠覆式创新的序幕,可以称之为消费互联网革命。

正如再早10年的互联网革命一样,消费互联网革命催生了创业公司从默默无闻成长为行业巨头,所有这些都归功于智能手机这一新平台的崛起。2008年,智能手机用户数为2.37亿,而5年后,这一数字已经增长6倍以上,达到14亿。

而到今天,智能手机用户已有近30亿。这组数字意味着什么,有多了不起,可以说,智能手机在整个技术史上都是发展最迅猛的技术。

这场颠覆的主力成员有哪些?我们可以看到,Pinterest、WhatsApp和Uber都是在2009年上线的。2010年,Instagram和小米创立,2011年是Snapchat,2012年是今日头条。

这些都是消费互联网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创业公司,这些每天触达10亿以上移动端用户,已然成为我们社会生活基础设施的巨头公司,都是在2009到2012年之间成立的。

百年一遇的,动辄百亿美金估值的巨型消费类企业,竟然连续四年每年出现。这大概是我们能遇到的最激动人心的事了。

这批消费端的颠覆者们全力向前,势不可挡。至少在2013年之前是这样。

1 颠覆者的黄金时代

为了勾勒出这场变革的时间进程,我们来看看Crunchbase上“优等生们”的数据表现。我调用了所有2005年以来消费端的独角兽(估值达到10亿美金以上的初创公司),并根据创始日期来绘制了这张表。

2.jpg

如我所料,图中陡峭的增长开始于2009年,这恰恰是以App Store的推出以及紧随其后的Airbnb和Instagram等消费巨头的成立为标志的移动互联网经济兴起的时间点。

而奇怪的是,到了2013年,出现了同样陡峭的下行,形成了所谓铃铛形的曲线。我们可以说,消费型初创公司的黄金时代出现在2009年到2012年,之后便走了下坡。

但也许这张图根本不是事实的全部。公司的发展壮大总需要时间吧?举例来说,一个在2018年创立的伟大的面向消费者的初创公司,需要经过若干年发展壮大也同时达到可观的估值。

所以可能我们觉得这个年份出产的独角兽少仅仅因为我们截取的时间段。这个观点无疑是对的。如果站在足够久的未来回头看,2018年创立的公司中长成独角兽的绝对会超过这张照片上的0家。

但这依然解释不了图上2013、2014的骤然下降。那些公司到现在已经发展了4、5年的时间,能跑出来的公司应该早就跑出来了 。

换句话来说,对于创立于2013、2014的独角兽公司,他们到如今应该已经足够成熟,所以即使我们再等上几年,他们的数量也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为了更好的表明这个观点,我们再来看一下同一张表格,唯一的不同是,这次我们加上企业服务端的独角兽公司。

3.jpg

我们可以看到,发展得好的企业服务端的创业公司在上图中的表现非常稳健。这让2009-2012年消费端公司的集中趋势越发明显。

但最有趣的恰恰是2013、2014年:在消费端独角兽数量陡然下降的时候,企业服务端强势崛起。换句话说,对于2013、2014年成立的企业服务创业公司,这几年的时间已经足够让他们中的佼佼者脱颖而出,所以我们已经可以对这个年份做一个结论。

同样,如果现在要对2015-2018创立的公司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过几年再看,独角兽数量会比现在看多一些。总的来说,我们在现在的时间节点上已经可以对2013、2014年成立的公司做一些梳理总结了,不论是消费端还是企业服务端。

我得出的结论是,消费端创业公司能够跑出来成为巨头的概率从2013年起越来越低。

2 巨头的反击

虽然过去5年消费端也产生了一些大的创业公司,但速度、规模与2009-2012的全盛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同样,那些消费端最伟大的创业公司都是在这意义非凡的四年间创立的。想想Uber, Pinterest和Snapchat,我们不禁要问,下一个Uber, Pinterest和Snapchat在哪儿?

消费端的颠覆者们到底怎么了?是随着智能手机用户量增长,消费者的潜在行为发生了变化?答案显然不是。智能手机的用户增长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强劲,2013年至今新增智能手机用户达15亿。

上一篇:业余时间做公号,月入赞赏5万多,他如何成为新媒体里的一股清流
下一篇:中国的互联网创业,也许进入了最无聊的时期

白手创业致富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