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们需警惕“C轮融资死”

过去两年,随着无线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中国很多效率低下的传统产业开始被颠 覆和重构。新一代的互联网公司终于可以不再依靠中国互联网人口增长的红利,而是直接触碰和蚕食那些动辄都是数百、数千甚至上万亿的传统行业的奶酪。在 O2O、产业链电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智能硬件等多个领域,中国的创业者们迎来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巨浪型机会。

在过去的十五年里,以BAT+新浪网易搜狐为代表的第一代互联网公司、以京东、58为代表的第二代互联网公司以及以小米、滴滴为代表的第三代互联网公司已经系统地为市场培养了一批具备较高起点的创业者。他们与这一波巨浪型的创业机会一拍即合,干柴烈火,熊熊燃烧。

与此同时,资本界也在给力地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大量之前在一级市场投资、二级市场获利的资金被回吐到创业投资市场,加上已经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很多上市公司创始人和高管,导致天使和VC基金在2014年募资异常容易。关 于2014年中国VC的募资金额,CV的统计是127亿美元,同比增长170%;清科的统计是190亿美元,同比增长175%;两家机构统计虽然总金额相 差较大但增长率大致相同。这样一个环境也促使张震、曹毅们揭竿而起,他们只用很短的时间就捅破了年轻合伙人单干融不到钱的那层窗户纸,一批由70后、80 后、甚至90后领军的VC基金应运而生。(如果再往前追溯,经纬的张颖应该是更早的VC起义者,只不过那个时候这样的事件还凤毛麟角,没有形成燎原之 势。)

由于创始人的经历和背景,新生代VC基本都是投天使和A轮,顶多投到B轮。市场中的老牌VC也在感叹B轮以后的项目越来越贵,创业公司还没大到不可倒,已经贵到没法聊,因此也在纷纷往早期战场转移。

除了这些传统的天使和VC基金,很多其他早期项目的掘金者也纷至沓来--BAT小米们来了,京东58们来了,万达复星们来了,A股大佬们来了,中概股创始人们也来了。它们像除夕夜朋友圈发红包一样任性地往早期创业者身上撒钱。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情景,但凡事儿大致靠谱,人基本靠谱,投资人给钱的时候眼睛几乎半睁半闭,创业者拿钱的时候手几乎插在兜里。

根据IT桔子的统计,2014年拿到天使轮投资的公司达到812家,拿到A轮的达到846家,拿到B轮的也有225家。这些还是报出来的。根据我们的观察,过去一年里实际拿到天使轮、A轮和B轮的公司很可能要远远高于上面这些数字。

但问题也来了。天使拿完,A轮拿完,B轮拿完,接下来C轮怎么办?

由于不同公司所处行业、发展速度、融资节奏不尽相同,因此有些人的C轮从规模上可能相当于另一些人的B轮或者D轮。本文中所说的C轮,基本是指那些尚未形成 规模收入或被证明的商业模式、前一轮投后估值在3000万到1亿美元之间、希望在前一轮结束后的3-9个月内再融3000万到2亿美元并使投前估值达到 3-10亿美元的这一轮。

2014年和2015年初,我们看到投早期(天使、A轮和部分B轮)的投资人和投晚期(部分D轮、E轮和F轮)的投资人都很活跃,而在中期(部分B轮、C轮和部分D轮)这个阶段,投资人正在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谨慎。根据IT桔子的统计,2014年完成C轮融资的只有82家。

即便按照前面提到的比较保守的数字,2014年拿到A轮融资的公司有八百多家,拿到B轮融资的有两百多家,由于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里融资轮次间隔正在急剧缩短,很多创业公司A轮和C轮之间相隔只有一年,因此这一千多家企业中会有很大一个比例需要在2015年去拿C轮。再加上2014年之前融完B轮的那些公 司,需要在2015年拿到C轮的公司只会比一千多不会比一千少。假设2015年还是只有不到100家拿到C轮,这意味着90%的创业者需要直面“C轮死”的可能。

为什么会是这样?

首先,估值一旦超出一亿美元,其实已经超出了大多数VC的舒适射程。最终在资本市场上市值真正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并不是很多,一亿美元以上的估值会让很多 VC感觉到投资升值的天花板在快速逼近。而在很多新兴领域,这个阶段的融资企业大多尚未形成可证明的商业模式或者足够清晰的领先格局,因此也很难真正进入多数PE的舒适射程。

能在这个多少 有些尴尬的阶段快速出手的财务投资人并不多。最常被提及和想到的无外乎几家对冲基金和特殊类别机构(如老虎、蔻图、高瓴、DST、日本软银等)和几家有中期互联网项目投资能力的PE基金(如华平、泛大西洋、中信产业、新天域等),外加个别有中期投资能力的VC(如红杉、IDG、H Capital、兰馨亚洲、今日资本等)。其中,创业者最想要的投资人往往是相对而言对估值不那么敏感、愿意重注赌赢家的第一类投资人。

上一篇:创业者如何跳出融资陷阱?
下一篇:企业ABC轮融资代表着什么

白手创业致富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