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应用的自媒体创业机会

轻应用的自媒体创业机会

轻应用这个名称,比其初始名称webapp好多了,简单、直接,一语中的,很形象地描述出webapp的基本特征。之前在研究阶段时,真正明白webapp到底为何物的人,仅局限于专业从业者。在百度进行大规模进行市场推广阶段,起一个能让所有人明白的名字却又不偏离其本质特征,是非常必要的,轻应用这个通俗易懂的名字,今后一定会流行开来。

百度轻应用的本质是“轻”,对用户而言,无需安装,无需消耗本地系统资源,即搜即用;对于开发者而言,轻应用开发成本低,跨多种平台和终端,无需频繁升级。轻应用的诸多优点,恰恰是本地应用的缺陷。当然,假设乔布斯所说的那句“未来的一切是web化的”,可以被认定为终极趋势,处在初级阶段的轻应用,已开始启程。

在目前,由于相关技术标准的缺位和网络环境的限制,轻应用还无法从体验上超越本地应用,这是不争事实,不过对于一些以信息流为主要服务内容的app而言,如酒店机票、电商、本地生活、媒体和自媒体等,使用开发和维护成本昂贵的本地应用,已不是唯一选择,轻应用更适合承载这类服务。

举例说明,下载一个人民网的本地应用,其中呈现出的内容无非也就是文章列表页,每个频道各有一个列表,带图片的新闻,仅此而已。这些并不复杂的功能,轻应用完全可以胜任。

假设你在百度中搜索“人民网”,在PC上首先出来的是其网站,而在移动搜索中,未来有可能首先出来的就是人民网的轻应用。用户点击进入后,也可以按列表阅读文章,体验上并无差别,看完后直接关掉。如果为了方便下次方便使用,可以将该轻应用的图标拖至桌面,相当于PC上的一个快捷方式,有需要时点击即可访问。

限于技术原因,本地应用中动辄上百MB的游戏等应用,目前轻应用还无法替代,但类似“人民网”这类的媒体应用,在用户体验与本地应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看不出媒体发布者有什么理由舍近求远,宁愿花费高昂的开发和维护成本,而不愿使用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轻应用。

在自媒体方面,之前腾讯的微信公众账号,由于动手比较早,目前是第一自媒体平台,吸引了很多自媒体进入,甚至还有一些创业者和风险投资涌进来。微信公众平台的几万个账号,本身就是一个个轻应用,但微信公众平台的缺点是缺乏推广和分发渠道,自媒体人推广自身并不容易。

而且,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微信已明显将服务类的公众账号作为发展重点,对于自媒体账号则采取了折叠的政策,在仅提供终端而不提供推广渠道的情况下,进一步压缩了自媒体在该平台上的生存空间。这是由腾讯本身的基础条件所导致的,腾讯是个用户导向型企业,拥有完备的账号体系,却并不是流量入口。

自媒体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渠道,在微信弱化媒体属性之后,搜狐、百度、网易、Zaker等自媒体平台的出现,为自媒体解决了部分渠道扩张问题,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媒体的实际需求。自媒体需要的,是一个低成本开发,有流量支持,稳定而有效的输出渠道,目前看来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刚发布的百度轻应用了,对于自媒体创业者来说,这可能是一片蓝海。

除了一些知名度较高自媒体外,很少有个人开发本地应用,并用其承担传播渠道作用的。比较知名的自媒体本地应用有“装腔指南”及“the one”等,这些知名自媒体有自己的固定读者,当然不怕自己的本地应用被淹没,但对于大多数不具备深厚粉丝基础的自媒体而言,开发本地应用后,在应用商店中被淹没是确定无疑的,这是人们不愿投入的原因。

媒体资源并非绝对刚需,在头部特征明显的应用商店中,很容易沦为长尾应用。这些长尾应用中有很多优秀的资源,需要通过某种机制被挖掘出来,以满足用户需求。百度轻应用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如果自媒体人以很低成本推出了自己的轻应用,再借助百度的流量入口优势对自身进行推广,那无疑是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很强大的推广渠道,可以借此建立起自身的品牌形象,并具备了从中开发商业模式的可能。

设想一下,如果自媒体推出了自己的百度轻应用,今后在通用搜索中搜索该自媒体出现的结果,将不限于过去的博客、微博等链接,还有一个标准化的轻应用框,有可能会排在首位。用户点击进去之后,就能看到该自媒体发布的所有文章。当然,如果能巧妙设置关键词,采用一些营销手段的话,该轻应用将出现在多个关键词搜索结果的首位。如果说微信公众账号是不可搜索的封闭自媒体平台,百度轻应用则是把这种封闭打破了,将自媒体内容尽可能多地呈现出来。这样一个前景,对自媒体人而言,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上一篇:做自媒体创业的前景如何?
下一篇:一个自媒体人转型商人的自我独白:我是自由人,我也是创业者

国际瞭望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