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额尔齐斯河畔的援疆力量

流淌在额尔齐斯河畔的援疆力量

  2020年12月27日,在新疆神农北味菌业有限公司黑木耳菌包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兵团日报记者 陈洋 摄

  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科技援疆成果丰硕、连队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包班式”教育援疆成效凸显、产业援疆带动就业……冬日的十师北屯市,从城市到连队,从经济开发区到设施农业基地,各族群众其乐融融,尽享援疆成果。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黑龙江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十师分指挥部聚焦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对口支援十师北屯市,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07亿元,实施援疆项目12个,选派干部人才44名,有效放大了黑龙江省援疆综合效益,让温暖有力的援疆力量流淌在额尔齐斯河畔。

  产业援疆添动力

  2020年12月27日,一八三团新疆神农北味菌业有限公司黑木耳菌包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忙着填料、套袋、封口、杀菌、接种等,为来年的黑木耳种植打下基础。

  “黑木耳基地现代化菌包厂的建成,离不开黑龙江省的大力支持,他们从资金投入、人才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一八三团团长徐群英说,黑木耳基地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带动260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进一步优化团场农业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为职工多元增收开辟新途径。

  在一八三团建设设施农业大棚的基础上,黑龙江省着眼延伸产业链条,补齐产业短板,投入援疆资金1200余万元,建造玻璃温室大棚进行水产养殖、蔬菜育苗,打造集果蔬、水产、菌类等为一体的特色种养基地。

  这两天,在一八三团龙疆设施农业基地玻璃温室大棚里,一个个孵化盆里的小龙虾苗长势喜人,正待繁育第二代种虾苗。

  “小龙虾是从事设施农业职工的增收致富虾。”新疆新江绿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说,小龙虾繁殖力强,投入低,产出高。

  2018年,经过市场调研后,刘涛开始培育繁殖小龙虾。2020年夏季,虾苗投放到室外池塘进行饲养,获得成功,成为适应当地水质环境的第一批种虾。

  “完善的设施设备是小龙虾过冬繁育的必备条件,种虾的成功培育得益于黑龙江省援建的龙疆设施农业水产养殖基地。”刘涛告诉记者,目前,该基地为公司提供了2500平方米的小龙虾繁育场地,2021年可繁育虾苗500万尾,养殖面积可达1000亩,带动50余户职工参与特色水产养殖。

  近年来,黑龙江省共投入援疆资金1亿余元,为一八三团龙疆设施农业基地建成日光温室和拱棚1200多座,基地年产各类果蔬2000吨以上,育苗300多万株,实现产值1200多万元,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职工棚均收入2万元以上。

  在优势产业的带动下,黑龙江省着眼十师北屯市战略发展,实现援疆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援助方和受援方合作实现双赢。

  黑龙江省投入援疆资金5600万元建设的北屯经济开发区小企业创业园二期,每年可形成仓单质押量5万吨,解决生产加工企业季节性资金需求约5亿元左右,示范效应显著;投入援疆资金198.5万元,实施一八三团虾类种苗繁育基地设备购置示范项目,利用冬季对团场职工进行技术普及,带动养殖户增收;积极推进两地“一统筹三共享”招商引资机制,借助黑龙江省举办的绿博会、大米节等平台组织十师北屯市5家企业的12种特色产品“走出去”,签订合作意向3项,充分利用展会提升了该师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流淌在额尔齐斯河畔的援疆力量

  航拍黑龙江省援建的十师北屯医院综合楼、医技综合楼(资料片)。兵团日报记者 陈洋 摄

  科技援疆促发展

  “马铃薯在切块时应注意块茎不宜过小,否则会影响幼苗发育……”连日来,黑龙江省6名从事农业、畜牧业的援疆干部为一八七团职工群众提供马铃薯种植、杂交羊繁育、耕作栽培等方面的技术培训。

  黑龙江省农科院援疆工作队队长李伟群告诉记者,2020年,农科院科技援疆工作队队员都加入了十师农业科技服务团队,推动该师市科技培训工作开展,全年累计完成1300人次科技培训。

  2020年,黑龙江省农科院援疆工作队与十师科技团队联合申请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撰写并刊发科技论文5篇,获得兵团级科研立项1个;为十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增食用菌栽培及油料作物质量检测2个专业技术研究方向,培养年轻科研人员5名。

上一篇:政府搭台 市场运作 资金支持 北京市助力和田特色农产品销售
下一篇:2020年,兵团经济发展逆势上扬

国际瞭望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