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融资这件事上,有些创始人花了好几年的时间也只能拿到少得可怜的种子轮融资,但有些创始人似乎毫不费力就能够在公司创建之后拿到一大笔融资。那么,造成这种差异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作为创始人,又如何能够加入第二种阵营、顺利为自家公司找到融资呢?显然,这肯定是没有单一规律可循的。但相关数据显示,那些身处大热科技行业的公司或是致力于治疗癌症的公司,顺利拿到融资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以上观点均来自外媒对北美地区增速最快的那些初创企业的融资状况进行分析而得到的结果。具体说来,我们的数据集包括2015年及以后成立的、拿到1亿美元及以上风险资本融资总额的公司。基于这些数据,我们进行了具体分析,试图找到其中的规律模式,以及某些初创企业能够在成立之后不久迅速拿到融资、实现业务腾飞的原因所在。
通过对上述两个条件进行筛选,我们发现符合条件的公司范围大大缩小了不少,仅仅剩下39家公司。其中,排名较前的公司所涉及的行业,包括无人驾驶、保险科技和癌症免疫治疗等等。虽然行业种类较为繁多,但我们还是从这些公司身上发现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规律。因此,如果你现在是一家公司的创始人,而且希望在三年之内顺利拿到1亿美元的融资,那么可以适当参考下面罗列出来的几条建议。
(一)尝试以癌症免疫治疗为关注重点最近几年,癌症免疫治疗一直是初创企业投资人较为感兴趣的领域。该领域的各家公司,都在开发合适的疗法来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能力,抗击体内的癌细胞。他们不仅拿到了较为可观的物质回报,还取得了很多较为显著的临床试验成果。
而且,就目前情况而言,这一领域的投资热度几乎没有什么消退的趋势。在上述由39家公司构成的清单上,癌症免疫治疗也是最受大家青睐的领域,至少有7家公司都是研究这一块的。具体说来,包括Tmunity Therapeutics、Neon Therapeutics、Gritstone Oncology、Forty Seven、Arcus Biosciences和FLX Bio。它们都在成立之后的三年内顺利拿到了1亿美元及以上的融资。最后,需要特别指出,Celularity也归在这一范围之内。虽然它是一家重点关注胎盘干细胞疗法的公司,但平时在业务中也涉及到一些免疫肿瘤学的应用。
除了较为具体的免疫治疗,我们发现在这些公司当中,大约有四分之一全部都是研究抗癌治疗的。这些公司的投资方,主要是一些传统的风险资本公司,但也有一些企业投资方和慈善机构参与。
最后,已经有几家公司较为华丽地完成了市场退出。举个例子,就在上个月,免疫医疗行业先行者Juno Therapeutics以90亿美元的估值,顺利卖给美国生物制药巨头Celgene。五年前,作为一家顺利拿到风险资本支持的初创企业,Juno Therapeutics在西雅图正式诞生。随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它便成功上市,而且当时的估值就已经达到数十亿美元之高。
(二)创始人最好要声名在外如果你现在非常努力地想要拿到一大笔融资,那最好不要太过明显地表现出来。通常情况下,那些在较短时间内就拿到大规模融资的公司,都有着比较知名的创始人,而且都是行业内经验丰富的成功创业者。Katerra和Celularity这两家公司,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就在上个月,向来试图颠覆整个行业的Katerra,顺利完成了一轮8.65亿美元的大规模融资,由日本软银集团领投。公司联合创始人Michael Marks,就曾经长期担任过世界一流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Flex(原名Flextronics)的首席执行官。另一位联合创始人Jim Davison多年前参与创建了知名私募股权机构银湖(SilverLake),后者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以技术为重点的私募股权机构。
另外,由Android操作系统之父Andy Rubin创建的手机初创企业Essential,也是一个典型案例。有了Andy Rubin坐镇,Essential在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顺利拿到了3.3亿美元的融资。
在下面这张图中,我们列出了5家创始人比较知名、融资金额比较高的公司:
(三)拥有无人驾驶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现阶段,各家汽车制造商都在相互竞争,试图研发出属于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因而无人驾驶行业已经出现了相应的人才短缺问题。对于那些拥有稀缺专业技能的公司来说,这些就是他们顺利拿到大规模融资的优势所在。
在我们的清单上,身处这一行业且发展较为快速的初创企业至少有3家,分别是Argo AI、Pony.ai和Nauto。当然,其中来自匹兹堡的Argo,拿到的融资总额最高。为了进一步开发属于自己的无人驾驶技术,它已经从汽车巨头福特手中拿到了10亿美元的融资。
白手创业致富